「欧巴马」难戒手排瘾 Fiesta 1.6 vs. Gen 2 1.6
文/Grand
图/Blue
手排车是热血男人不可放过的驾驭方式,然而在销售量至上的营运策略下,放眼国内车坛,百万元以内的手排车数量少得可怜,唯独本单元所挑选的这部车,还坚持着手排换档的乐趣,同样是1.6L排气量、五速手排与精湛的底盘血统,在此比的是谁的本事高。
掀背车先天操控佳流线外型俐落线条
相较于四门房车,少了一截车尾的掀背车,在操控上似乎拥有较佳的先天优势,毕竟在激烈操驾时,车尾重量的大小可是深刻影响着转向反应,就好比甩动球棒一样,较短的球棒甩动起来总是比较省力,且控制其停下来的反作用力也小了许多,运用在车体上也是一样,因此掀背车除了拥有流线的外型外,较为俐落的操控反应也是四门房车所无法比拟的。而本刊这次所挑选的这两部手排车,正好就是五门掀背车款,加上动力相仿,因此彼此间可说是对号入座的最佳对手。
首次接触到Fiesta第一印象是车身上遍布凹凸不平的线条,与日系小车保守的车身设计大相逕庭,不过也就因为车身钣件上全是精心刻划出来的线条,因此才能显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外型设计。走到车头,巨大梯型进气坝与后掠式变形虫头灯,除早已是Ford新一代车系的家族特徵外,不可讳言的确实能有效使车身外型更趋年轻动感化,并提高整体高级感,而1.6手排车型上独有的前雾灯设计与进气坝镀铬外框,更为车头造型增添几分高级感。从侧面来看,可以明显感受整部车散发出浓浓的前跃式动感线条,从车头叶子板、车门刻意立体化处理的后扬上下双腰线,到车后尾灯一气喝成,即使静止停在原地,依旧可以感受到设计者所要表达的跃动感。

另一部来自于马来西亚的Proton Gen 2,在当地可是有着超高人气,这点从时常举办的统一规格赛中就可看出端倪,同样是流畅俐落的线条所营造出的运动气势,在风格上与Fiesta带着浓厚的欧系车气息相比,硬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日系车味道,无论从前方哪个角度看Gen 2,聚焦点一定是在泪眼造型的头灯上,我想这是Gen 2最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开始。从侧面了解,Gen 2造型设计融入了许多马国的文化特质,像是车头部份车厂参考了马国传统「月筝」的造型,再结合比例特殊的泪眼头灯造型,线条显得俐落且具跑格。
从两部车的外型来比较,虽然车长4013mm的Gen 2拥有不错的跑格造型,不过在车长3960mm充满未来的跃动感造型的Fiesta面前,体积大了些,少了小钢砲的俐落性,且外型也略显上世代的设计主轴,加上后者原厂便已搭载17吋铝圈,与前者15吋规格相比较具性能车的架势,因此两部车摆在一起,相信Fiesta应能吸引更多目光才是。

内装设计各有擅长
定速空间胜负关键
除了外型设计新潮外,Fiesta的内装设计也颇具创意,Fiesta全车不织布座椅,採用颇具设计感的平织纹椅面,简洁内敛的设计基调相当有德系小车的风格,此外,双前座椅的质料触感与透气性,还有人体工学设计在长途行驶时对身体支撑性的表现,在整天的试驾行程中,都带给笔者相当自然舒适的良好感觉。
后座椅部份受到小型掀背紧緻车身尺码与1725mm车宽设定影响,原则上比较适合孩童的乘坐空间,以笔者近170公分身高与65公斤体重来看,后座双侧座位的头部、膝部与手部空间都属于刚好合适,乘员身高若再增加则会略嫌侷促。此外,后座椅背高度不可调与角度略直,这点设计则须要加以适应。

而原厂命名为Mobile Logic类手机介面的行动逻辑中控檯,可说是Fiesta座舱介面最核心也最具特点的设计,整个中控檯控制面板就如同一具大型的手机按键设计,透过其上按键可切换不同的音源输出方式,连目前最当红的i-Pod也可直接对应,开车不怕没有音乐听。此外,只要开车前将自身携带的手机与车内主机,透过蓝牙系统连接后,就可直接在此控制面板上拨号与接听电话,省却携带耳机的麻烦,初次使用时虽然略感不便,但由于座舱播话喇叭与收音麦克风的效果相当棒,不论收话与传话效果都相当清晰,加上不会使耳朵有异物感,因此还算是相当贴心的设计。
当然,Fiesta还有国内同级车首次搭载的声控系统,可依照原厂设定的四大功能「CD Player」、「Radio」、「External Device」与「Phone」下达声控口令后,系统会语音回覆并逐次引导使用者,整套系统依据指令需求,出现2或3层的人与系统往返声控程序,过程并不算过于繁琐,不过车辆在辨识声音的能力还需加强,加上没有中文声控功能,因此该项设计对于多数人来说,最后可能流于炫耀亲友的功能,真正的实用性并不高。

至于外观造型同样特殊的Gen 2,内装设计也很令人玩味,内装配色为全黑下色彩设计,座椅造型颇具跑格,不同于常见的上下头枕式设计,椅面上还设有红色不织布材质,运动风格强烈,方向盘为三幅式造型,虽非真皮包复材质,不过握感饱满扎实,转动起来的辅助力道稍嫌重手,有助于车主高速时掌控车辆。而方向盘上同样配置音响控制键。
而内装设计中较有意思的是Gen 2中控台设计,整个中控面板就是音响主机,所有小按钮全都是用来控制音响部份,按钮形状用来区分功能,分布则呈不对称排列,中央小圆孔为音响播放液晶显示幕。巧妙的是在音响功能上方与冷气出风口间,车厂将警示灯号与雾灯、除雾线等功能开关都设置在这个空间当中,并同样採用圆形按钮形式以强调整个面板的一体化,至于面板上见不到的空调控制,车厂也巧妙地设置在中控底下柱状组件上以垂直方式排列。这样的旋钮设计颇具新意,且较低的高度也增加了视野宽广性,加上空调系统通常不会有经常去操作的机率,如此设置一来增加设计感,而且也达到降低中控檯高度的需求。

从整个内装设计与空间大小来看,虽然Gen 2中控檯的设计没有像Fiesta般具有话题性,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,有别于日系车款上常见的设计,加上中控檯内的音响主机为高档的德国蓝点所製造,因此虽没有声控功能,也不像Fiesta般新潮,却在实用性上夺回不少分数,当然Fiesta内装的用料质感还是高于对手,加上车内还标配有五颗气囊,因此安全性相信会比对手好上一些。
至于车内空间大小,由于Gen 2的轴距长达2600mm,较Fiesta的2489mm多了不少长度,因此直接反应在后座的乘坐空间,前者乘坐两位大人都还相当舒服,不过后者就略显侷促,当然较长的轴距虽有好的乘坐空间与较佳的高速循航稳定性,不过对于山路驾驶的灵活度是否会造成负面影响,就有待实际试驾来评断。

引擎出力相差10匹
胜负差距毫秒之间
动力部分,Fiesta所搭载为一具排气量达1596c.c的Duratec双凸轮轴直列四缸反置式汽油引擎,採用TiVCT独立式可变进排气门正时系统,可发挥出120hp/6000rpm、15.5kgm/4050kgm的最大动力输出,搭配五速手排变速箱,原厂所提供的0~100km/h加速成绩为9.9秒;至于Gen 2所搭载的为英国莲花车厂为其研发的一颗代号为Cam Pro 1.6升引擎,最大可发挥110hp/5000rpm马力以及15.1kgm/4000rpm最大扭力。
从数据来看,两者间的马力与扭力出现峰值时机差异不大,不过Fiesta的最大马力与扭力分别高出Gen 2有10hp与0.4kgm,加上1110kg的车重也较Gen 2的1190kg少了40kg,因此反应在加速力道上应该会取得必胜的筹码,不过事情真的有这幺单纯吗?实际反应在试驾过程中,笔者可以轻易的发现以再加速力道来说,两者似乎是不相上下,而以动力涌现的时机来说,Fiesta较重视3500~5500rpm间的输出,而Gen 2则在2000~5000rpm的转速攀升较快,至于断油转速前者为6500rpm,后者为7000rpm,接着再从变速箱齿比来分析。

笔者仔细观察两者变速箱的齿比,单就1~3档与终传的比较,Fiesta的数据为2.820/1.508/1.410与3.820终传,Gen 2的为3.583/1.947/1.343与4.052的终传,后者的齿比较前者来得密上许多,即使将轮胎直径的因素加进去,还是以Gen 2的齿比较密,反应加速曲线上就是扭力方面的差距,较密的变速箱齿比绝对能获得较佳的扭力反应,而再加速时所需的便是扭力,因此Gen 2便可透过变速箱齿比的设计,来弥补先天动力上的差距。会有这样不同的设计理念,相信是因为Fiesta本身为欧系车血统有密切关係,由于欧陆道路类型较趋近于大陆型环境,较为频繁的换档档位以3、4档较多,因此齿比便以这两档较密,以获得较佳的再加速扭力,至于Gen 2的用车环境则与台湾或日本都会型用车环境相似,因此齿比设计才会趋近于日系车的想法。

操控反应跌破眼镜
欧系底盘果然不同
至于操控反应呢?不论是1.4L或1.6L的Fiesta,笔者在山路开起来总是件相当开心的事,因为悬吊设计真的没话说,以原厂的条件来看,这部车的底盘设定有着掀背小钢砲车独有的灵活性,车头指向性相当準确迅速,车尾于激烈过弯时的灵活度亦处于相当好控制的範围,伴随着前轮转向角度修正而产生的「渐进式」后轮侧滑效果,可赋予驾驶极高的安全感与操控感,且趋于中性的转向特性,即使以较高的速度入弯,驾驶依旧可以透过油门深浅与转向角度,来控制车身动态,而不会有严重推头的情形发生,更重要的是阻尼软硬调校适中,虽没有性能车般硬朗,但应付稍微激烈的山路操驾绰绰有余,虽为美系品牌,但操控反应却有欧系车的感觉,一般车主绝对够用,加上本车还配有电子防滑系统,以稍快的速度入弯,电脑就会自动缩小节气门开度,因此算是一部相当安全的前驱小钢砲。

至于有着Design By Lotus的Gen 2呢?由于本车原厂配置轮胎为195/60R15吋规格的Goodyear NCT 5的轿车胎,与Fiesta的205/40R17的Bridgestone RE050相比真的有失公平,因为后者的TW值为140,其极佳的抓地力是有目共睹,许多超跑原厂配胎就是这条胎,因此直接的差异就是在山路上之过弯极限,以稍快的速度入弯,轮胎便开始尖叫,所以过弯速度无法像Fiesta这幺快,不过有趣的是本车的后轮相当「滑」,在弯中只要稍微瞬间用力转动方向盘,后轮就会甩出来,帮助车辆修正过弯角度,这是笔者试过的所有新车中,唯一有过的感受,只要学会控制后轮的摆动幅度,在山路上就会相当好玩,看来经过Lotus调校的底盘的确有两把刷子,若能再透过后天改造,将避震器与轮胎进行强化,相信操控反应绝对能有与Fiesta相抗衡的水準,加上密齿比设定,山路上谁输谁赢还很难说!



















免费订阅一手车讯电子报 http://carnews.tw